跨境电商效益洞察:小企业闯全球,外贸增长新引擎
跨境电商让“1万件的订单能接,1件的订单也能接”,成为中国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新能力。
福建震龙鞋业有限公司业务部销售Sunny真切感受到了外贸模式的变化:“以前,外贸订单都是面向国外采购商;现在,不少跨境电商的B端客户直接来拿货,且订单的数据不断攀升。”目前,该公司的跨境订单增量约为20%,传统外贸订单与跨境订单比例已达6:4,且跨境订单的利润比传统贸易订单高出5%至10%。
这样的案例正在全国范围内涌现。据海关总署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约1.32万亿元,同比增长5.7%。跨境电商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中国外贸格局,为中小企业打开通往全球市场的便捷通道。
01 行业规模与增长:数字经济时代的外贸新引擎
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的代表形态,已在中国外贸中占据重要位置。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达2.38万亿元,增长15.6%,高出同期全国货物贸易增速9个百分点。
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过去五年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增长了近10倍,从2018年的不足万亿到2023年的2.38万亿元。
这一增长态势在2025年依然持续。上半年跨境电商进出口1.32万亿元,其中出口约1.03万亿元,进口约2911亿元。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直接带动了相关企业数量的爆发式增长。2025年前4个月,跨境电商新增注册企业达5080家,同比增幅高达173.24%。截至6月,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注册总量已突破7800家。
跨境电商综试区的设立为这一业态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务院先后分八批次批复设立了178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发展格局。
02 企业层面的微观效益:从小商品到大市场
跨境电商最显著的效益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参与全球贸易的机会。福建省宝能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许英伟指出:“跨境电商给中小企业打开通往外贸领域的便捷通道。”该公司自开拓跨境订单以来,整体业务量上涨超过20%。
跨境电商大幅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在传统贸易模式下,大型采购商对工厂资质、实力等要求苛刻,中小企业很难承接到第一手订单。跨境电商平台打破了这一限制,让中小企业得以直接面向全球市场。
利润提升是跨境电商带给企业的直接收益。福建震龙鞋业的案例显示,跨境订单的利润比传统贸易订单高5%~10%。这种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于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得国内生产者出口价格上升,国外消费者购买价格下降,实现了双赢。
跨境电商还推动了企业从“代工”到“品牌”的转型。泉州市嘉利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在亚马逊注册“Ready GO”自主品牌后,该品牌迅速获得亚马逊美国童车新品销售第一的成绩,预计年销量达20万台。
03 经济与产业效益:重构全球贸易利益格局
跨境电商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出口方式,更重构了全球贸易利益格局。从全球范围看,跨境电商扩大了全球贸易利益的规模。
从生产角度讲,跨境电商借助互联网强化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网络的跨时空性特征使跨境电商跨越了地理距离的制约,生产者真正实现卖遍全球,使得本国以要素禀赋为基础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跨境电商使贸易利益在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的分配更为均衡。在跨境电商供应链中,参与贸易利益分配的主体减少了,由传统国际贸易下的多个环节减少为国内生产商、第三方交易平台和国外消费者三个主要参与方。
从国内视角看,跨境电商使贸易利益在一国内部的分配更具普惠性。在传统贸易模式下,能成为出口商的企业是那些具有较大规模、较高生产率的企业。而在数字经济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路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量中小微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成功进入国际市场。
跨境电商还带来了显著的就业创造效应。跨境电商能够在生产、物流、售后、跨境支付等多个领域创造就业,这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04 创新效益与技术赋能:数字驱动的新外贸模式
跨境电商不仅是贸易渠道的创新,更是整个外贸生态的数字化重构。中国跨境电商的创新体系已初步形成,包括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跨境支付金融体系及海外营销推广方式的持续创新。
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跨境电商全链条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据平台数据,AI智能询盘系统让商机转化率提升30%;基于用户行为模式打造的AI智能客服,实时响应买家需求,成单率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
跨境电商还提供了独特的“情绪价值”。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张大卫指出,跨境电商高度重视客户的体验感,积极引导形成绿色、便利、健康、美好的生产过程与生活消费,用技术和广大从业者的“情绪劳动”,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跨境电商还通过模式创新为企业赋能。跨境电商B2B2C模式允许企业先将货物按照一般贸易方式批量出口到境外仓库,当跨境电商平台产生订单后,再将商品由海外仓送达境外消费者。
C2M模式则是指制造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直接对接消费者,开展个性化定制。这些创新模式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资金周转效率,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国际市场变化。
05 区域发展与产业链效益:带动全域产业升级
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区域经济效益,特别是对产业带和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深度融合,正加速传统工贸企业实现贸易数字化、出口品牌化、运营全球化。
“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成为外贸新风口。这一模式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与传统产业带的深度结合,提升相关企业和商家开拓全球市场、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的能力。
跨境电商还促进了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晋江外贸企业通过生产流程再造、渠道多元化等方式,使自主品牌不断涌现,成为激活传统外贸的新引擎。这种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跨境电商对产业链具有明显的再造作用。业界人士认为,中国跨境电商之所以实现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
跨境电商还带来了市场多元化布局的效益。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分散市场、多元布局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应对变化、保持增长的重要策略。2025年数据显示,中国B2C跨境电商对东盟出口规模第一,同比增幅达75.0%;对俄罗斯出口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46.9%。
06 政策与环境效益:制度型开放的新探索
跨境电商的发展促进了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创新。各跨境电商综试区针对退税、结汇、退换货等关键环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
海关总署推出系列便利化措施,如“取消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简化出口单证申报手续”等,为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的有效增长打开了更多空间。
跨境电商综试区带来的模式创新,正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不断向海外市场延伸辐射,对全球电商发展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不仅为降低全球贸易成本提供了路径,也为更多境内外商家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
跨境电商还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供了实践基础。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指出,今后要强化国际合作,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已在国内国际多个场合提出跨境电商“中国方案”,并与22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
07 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赋能更包容的全球化
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全球化进程更加包容和可持续。跨境电商通过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跨境电商使贸易利益的分配更加均衡,有助于减少全球贸易摩擦,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跨境电商的普惠特性使更多中小企业和消费者能够分享全球化的红利。
跨境电商还促进了女性经济赋能。跨境电商平台为女性创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使他们能够直接参与全球市场。许多女性创业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本土产品卖到全球,实现了经济独立和自我价值。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跨境电商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和优化物流路径,降低了传统贸易模式下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海外仓模式的创新应用,实现了批量运输和本地配送,减少了单个包裹的碳足迹。
跨境电商还推动了绿色消费理念的传播。通过平台,那些环保、可持续的产品更容易找到全球细分市场,而消费者也能更便捷地获取这些产品,形成了绿色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指出,跨境电商进出口的正增长,展现出我国外贸韧性和较强的行业抗风险能力。随着技术迭代和市场演进,跨境电商将继续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让更多企业享受全球化红利。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跨境电商的深度融合,这一业态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外贸的质量和效益,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方案。